星空体育平台学习瑜伽体会范例6篇

2024-03-03 03:58:5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星空体育平台学习瑜伽体会范例6篇舞韵瑜伽是将瑜伽体位法与舞蹈动作相结合的一种健身形式,这种创新形式以其高度的艺术性和练习的趣味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尤其对于有过瑜伽练习经历的人群,更是对这种即新颖,健身效果又丰富的项目颇为青睐。目前,舞韵瑜伽课程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开展还属于起步阶段。该文针对高校舞韵瑜伽课程的设计和开展进行研究,旨在通过该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舞韵瑜伽,并促进舞韵瑜伽课程在高校的逐步开展,丰富高校体育健身课程资源,促进体育艺术类课程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

  舞韵瑜伽是将瑜伽体式与基础舞蹈动作相结合,并配合舒缓音乐进行创编而形成的一项健身运动。舞韵瑜伽将瑜伽体式舞蹈化,使单一的瑜伽体式体现更加丰富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舞韵瑜伽并不是一个新的瑜伽流派,而是哈他瑜伽结合了舞蹈元素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瑜伽类型。

  舞韵瑜伽是一种很好的舒缓身心的锻炼方式,它巧妙的把瑜伽、芭蕾、中国古典舞的元素融为一体。瑜伽的体式练习能伸展全身的肌肉、韧带、塑造优美的肌肉线条,保持苗条柔韧的身材。练习中注重调节呼吸方式,可使心态平和安详,具有很好的身心调理功效。发源于西方的芭蕾舞和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舞则能够塑造优美的曲线,培养高雅气质,锻炼肢体的协调能力。

  舞韵瑜伽将瑜伽与舞蹈融为一体,练习效果集两项运动之所长。练习舞韵瑜伽在塑造优美身体曲线的同时培养高雅气质,同时具有调理、排毒、减脂和塑型的功效。舞韵瑜伽不仅能够让练习者调理呼吸,伸展筋骨,并且能够促进各系统的和谐统一,练习中配有舒缓音乐,达到减压解负、释放身心、健康向上的效果。目前舞韵瑜伽课程的开发也不断创新,更加注重将传统养生理念贯穿其中,赋予舞韵瑜伽更新、更多的内涵。

  舞韵瑜伽最初是在健身俱乐部和瑜伽会所中逐渐发展开来的。许多舞韵瑜伽成品成套的创编也都是健身房或瑜伽馆的教练创编后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在这些健身机构中喜爱舞韵瑜伽课程的会员也越来越多。

  在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瑜伽课程逐步在校园体育课程中展开,瑜伽健身在校园里越来越受欢迎,也掀起了一阵健身热潮。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体育课程中都开设了瑜伽,形体训练,健身舞蹈等课程,但开设舞韵瑜伽课程的高校还为数不多。舞韵瑜伽项目的特点和所具有的良好健身功效,非常适合在高校学生中开展。

  瑜伽对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健康的运动之一。舞韵瑜伽的课程内容更是在瑜伽运动的基础上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健身运动效果,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舞韵瑜伽没有对抗性和竞技性更加注重自身的体验,难度可易可难,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有重要意义。

  瑜伽和舞蹈本身都具有艺术性,舞韵瑜伽将两个具有高度艺术性的项目结合,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还具有更强的美育作用。通过课程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身体姿态和优美形体,同时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舞韵瑜伽课程中会结合一些曲目编排成完整的舞韵瑜伽成套,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仅可以强身健心,同时还可以将所学的舞韵瑜伽成套作为一个展示作品,通过个人或集体的练习和编排形成一些表演或展示的节目。现代大学生在社交、娱乐等诸多方面有很大需求,通过舞韵瑜伽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展示自我,满足学生在社交等方面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目前瑜伽运动已经成为大众健身、美体、休闲的首选。而舞蹈课程一直是青年学生提高形态气质的最佳选择。舞韵瑜伽将两个项目完美结合,不仅使该项目的健身效果更佳突出,更是成为了健身领域的一种新的时尚。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所以舞韵瑜伽在高校的开展必定会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符合现代大学生追求时尚,崇尚新鲜事物的特点。

  普通高校舞韵瑜伽课程可以选修课程、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形式开设,开设学时应在36~72学时为。有条件开设体育俱乐部的高校,也可以在俱乐部的健身课程中开设舞韵瑜伽课程。

  在体育专业中,开展舞韵瑜伽课程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以专业课的形式开展,也可以普修和选修的形式开设。已经开设了瑜伽课程的也可在瑜伽课程中安排部分学时拓展舞韵瑜伽的内容。学时方面36~108学时之间均可。

  舞韵瑜伽课程可以按照体育类实践课程的课程安排,将一堂课划分为三个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准备部分可安排瑜伽冥想、呼吸调节以及安排一些活动关节的热身瑜伽体式;在基本部分中安排瑜伽体式的学习、舞韵瑜伽组合和成套的学习和练习。结束部分安排一些拉伸体式,同时运用瑜伽休息术进行整理和放松。

  在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所学舞韵瑜伽成套进行队形的设计和创编,最后安排每个小组进行集体展示。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提高学习积极性。

  目前社会上已经有很多舞韵瑜伽成品套路,大多是由社会上的瑜伽教练设计编排,开展的学校可选择适合的成套作为教学素材。同时授课的高校教师应尽可能掌握舞韵瑜伽成套编排规律,独立设计、编排出更多的成品成套。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基础和实际情况的舞韵瑜伽套路。编排成套应从成套功效定位、音乐曲目选择、瑜伽体式选择,舞蹈过渡动作设计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通过高校教师的参与不断丰富舞韵瑜伽课程资源。

  “瑜伽”一词,来自于印度古代梵文,是梵文“yoga”的音译。一般来说,瑜伽这个字被翻泽为:“结合”,即身与心的结合借南控制心灵的变化而得到的特殊经验,被称为瑜伽。《瑜伽经》指出约束心灵的变化为瑜伽。瑜伽是生灵(自我)与原始之始的结合或和谐的关系。大约在5000年之前印度的先民就已有瑜伽活动了。瑜伽是一门科学,是印度六大哲学之一。

  目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人们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难免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人们身心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瑜伽可以凋节内分泌,获得内心安宁、安详,缓解压力,疏通筋络,放慢生活,认识自我的功效。瑜伽具有现代医学缺乏的优点,如无创伤、无药物副作用、老少皆宜等。女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心智日趋成熟,他们往往很注重自己外在的形体、举止等,另一方她们面临学业和就业压力,会产生一些情绪上的波动,瑜伽课程通过调息练习、瑜伽和休息术、冥想等可以帮助他们有效排除毒素,消减多余脂肪,塑造形体,保持身段,培养优雅体态,缓解压力,获得良好心态,增强她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

  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损伤的重要因素,准备活动包括各关节活动以及韧带的拉伸练习,一般十分钟左右。

  一般瑜伽呼吸方法有:腹式呼吸、完全瑜伽呼吸发、单鼻孔呼吸法和单鼻孔交替呼吸法。吸进大自然的能量,呼出体内浊气。改善呼吸系统机能,内心平静,促进健康。语音冥想呼吸练习时问可根据季节来凋节。

  1.3瑜伽练习 从瑜伽发展之初,就有8400组法,经典瑜伽有84个,瑜伽基本坐姿有简易坐、莲花坐、至善坐、雷电坐、金刚坐、雷电坐等。“瑜伽手印指的是“态度或“手势”,既反映我们心情,改变我们呼吸方式或意识状态的肢体语言。态度往往在无意中影响了我们的肢体语言,这也揭示了身心是一体的:思想会影响能量,而能量义反过未影响思想。”瑜伽手印主要有智慧手印、双手合十印、大象神手印、放开的手印、土手印、能量手印、禅那手印、莲花手印等。瑜伽拜日式是一个很好的瑜伽组合,也叫祈祷式、向太阳致敬式。它是瑜伽的一种练习方法,南十二个姿势组成,可用于热身,有利于舒展身体,平和内心。据说这是古印度人为感激太阳赐予人类光明和能量而创造的十二个姿势。所以做拜日式时,心中要满怀感激之情。拜日式十二个姿势是:(1)合十冥想式。(2)上行顶礼式。(3)下行屈体式。(4)后行仰首式。(5)下行屈伏式。(6)平行前伏式。(7)五轮屈地式。(8)平行屈地式。(9)上行敬仰。(10)前行仰首。(11)回收屈体式。(12)起身顶礼式。礼敬合十结束式。拜日式能促进血液循环、平衡身体各技能,调节内分泌,增进身体协凋性,以及各种慢性疾病。拜日式配合呼吸法,能够让血液中的氧气发挥最大的活化作用,促进体内能量流动,消除疲劳与贫血,平衡荷尔蒙,增进活力,心情愉快,促进各脏器内的血液流动,更为有效地燃烧热量,还具有强化心、肺功能的效用。一般每节课练习5~8遍左右。瑜伽动作丰富,有弯、转、扭等动作,都有助于和滋养胰脏、肝脏、结肠等器官,有助于改善消化和新陈代谢的功能。每学期应根据学生身体情况和兴趣爱好,适当来地选取动作练习,难度应适宜,运动量应适当。瑜伽练习安全准则要时刻提醒学生,不过度拉伸、在能力范围内尽力拉伸,练习瑜伽,要量力而行,要循序渐进,预防学生损伤。瑜伽音乐多舒缓、轻柔,可为轻音乐、古筝、蕙兰瑜伽音乐专辑等。耳边是轻柔、舒缓的瑜伽音乐,配以流畅、优雅的瑜伽,让学生有种神采焕发、清新、雅致的感觉,有利于释放压力,塑造形体。

  一般在练习后,挺尸式仰卧,“瑜伽休息术意指带着意思觉知的睡眠。那是一种介于清醒和做梦之问的心之状态。练习瑜伽休息术时,你就在打开心智的更深层面。在这瞬间,你的理性心智在运作,但当你能够放松时,心智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层面就会被打开。能使人从紧张中放松出来”。瑜伽休息术可以听CD来学习。

  瑜伽冥想有很多种,张慧兰老师书中指出瑜伽语音冥想是――瑜伽的灵魂与核心。语音冥想虽然较简单,但效果很好。

  此外,还应向学生介绍瑜伽理论,使她们对瑜伽有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介绍瑜伽瑜伽起源与发展,瑜伽的分类,瑜伽的饮食,瑜伽练习的注意事项等。

  瑜伽考核可增加自选动作考核环节。自选动作考核可让学生从每学期授课的瑜伽动作中选取一定数量的动作进行考核。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人数来进行练习与考核。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动作、交流并进行集体练习。学生对此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她们自主学习得以充分体现,改变了一味地老师讲课,学生练习这样较单板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增进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问的交流与沟通,扩展学生的交际面,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更多样性和趣味性。

  当今社会,人们背负着各种压力,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瑜伽,是人们心灵和身体休息的港湾,能让大学生由内而外得到休息,学习瑜伽,能让女大学生受益颇多,帮助她们获得优雅体态,舒缓她们的心理压力,认识自我,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能让她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建议各高校开展瑜伽课程,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丰富大学生生活,愉悦身心。

  瑜伽是一种源于古印度的身心修持术,是印度先贤在最深沉的观想和静定的状态下,用直觉了悟生命的认知。从现代体育的观点来看,它是一种身心结合的锻炼方法,也是一门生命科学和亲证的生活哲学。瑜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千多年的印度河文明时期,体系形成阶段,一般断定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世纪之间。

  伴随古印度文明的演进而发展,瑜伽的历史发展主要分为六大阶段:原始发展时期(约公元前30世纪~前15世纪),吠陀时期(公元前15世纪~前8世纪),前经典时期(公元前8世纪~前5世纪),经典时期(公元前5世纪~公元2世纪),后经典时期(公元2世纪~19世纪),近现代时期(公元19世纪至今)。

  传统意义上的瑜伽,是针对心灵的修持术,提升自我潜力,和谐内心冲突,通过而超越肉身的局限。主要分为王瑜伽、奉爱瑜伽、智瑜伽、业瑜伽、哈他瑜伽五大类。现代瑜伽的重心则是一种健身减压的手段,一种获得幸福、愉悦身心的工具。目前比较流行的瑜伽有希瓦南达瑜伽、艾扬格瑜伽、阿斯汤噶瑜伽、热瑜伽、综合瑜伽、流瑜伽几种。

  瑜伽既不同于体操、舞蹈和杂技,也不同于一般的有氧运动,是一种集修身与养心于一体的方法。瑜伽动作舒缓、呼吸深长、循序渐进、动静结合、可以自行调控强度,还具有深层的文化特点。究其实质,瑜伽是协调身心,处理身心关系的重要方法。无独有偶,这种哲学体系,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类似的表达。

  比如中国思想的“体用”观念,源远流长。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表象。《老子》一书中的“器用”之言,《周易》中“显诸仁,藏诸用”的语句,都可以说是“体用”观念的孕育时期。至今剩存文献中,郑玄《易纬乾坤凿度》的注文以及魏伯阳所撰的《周易参同契》,是体用义最早的发见。

  瑜伽所蕴含的哲理,与中国思想若合符节。瑜伽所包括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同“易筋经”、“八段锦”等异曲同工。练习之人也不必贪多为胜,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修养方式,如“打坐”、

  “站桩”等的功效,都可以随着深入地练习瑜伽。慢慢逐步达到,最后进入“身心合一”的至高境界。同时修习瑜伽最为重视躬行实践,这与中国文化大传统又是深度契合。

  然而瑜伽的非凡之处,正是在于可以将“穷究天人”的哲理,放在具体的“体式”之中,让人们得以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调节身心,陶冶性情。通过某一具体的“体式”,让自己的内心静享平和,辅以呼吸的技法,意念的运用,可以达到人与自我、与自然,进行深度对话的目的,进而认知到自己的内心。伴随着体会的层层深入,可以从“心随体式”进入到“体随心式”的境界。

  一开始从简单的动作开始,觉察观照自我的内心,是为“心随体式”。到后来无论多么反复的瑜伽动作,都可以胜任有余,是为“体随心式”。甚至在日常生活的言行坐卧中,都可以用来练习瑜伽。而瑜伽真正的意义,也就在于可以用正确的心态适然生活。所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视作练习瑜伽、提升自我的“因缘”。借助这些因缘。逐步磨炼自我的身心,期待上升至“生命”的高度,成就“梵我一如”的瑜伽至高境界。

  瑜伽的至高境界,不离人间的三餐一宿。尤其是饮食习惯和睡眠质量的配合,本身不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就会导致人精神的萎靡困乏,情绪的波动易怒。我国中医学倡导的健康思想,对“精、气、神”的养护,与瑜伽对养生精髓的阐述,虽然来自不同文化,理论基础不尽相同,却有着殊途同归的相近。其中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按照自然的规律调节自我。

  正确地练习瑜伽,针对人的精神、情绪的状态提升,显而易见。通过认知自我的内心,增善自己的生活习惯。在饮食、睡眠、运动、心态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因为瑜伽而得到良好改观,可以达到伸展肌肉,刺激腺体,内脏,安定心神,净化心灵等多方面的作用。任何年龄、职业的人群,甚至是孕妇,只要遵循瑜伽的健康理念与标准,循序渐进地展开练习,不仅可以达到一般体育运动的常见效果,还有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和形成。

  近年来,瑜伽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盛行,对于学生而言不再陌生。现阶段星空体育,通过对瑜伽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可知,在取得一系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存在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教材内容不规范,场地设施不齐全等问题。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的要求,针对瑜伽课程特点,提出了瑜伽课程改革与创新方法。

  首先,由于瑜伽课程纳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时间较短,学生对瑜伽运动了解不多,仅是因为充满好奇才学习瑜伽课程。其次,一些学生存在不喜欢瑜伽课程情况,学生对瑜伽课程不了解,没有学习的兴趣。最后,瑜伽课程呈现出阴盛阳衰情况,大多数学校的瑜伽课程主要是针对女同学,男同学对瑜伽课程的了解及参与程度远不及女生。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瑜伽教师都是通过其他项目转项及后期学习才加入到瑜伽教学中来的,自身的专业水平较差,通过影音资料和书籍来学习瑜伽,反映出了教师专业水平低这一现实问题。教师没有掌握专业的教学要领,错误的动作,导致学生的关节出现损伤,直接造成关节内软骨磨损,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与教学目的相背离。

  通过对高校瑜伽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大多数高校使用的瑜伽教材体系不完整,没有完整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主要是由教师自行编撰而成。教材内容与考核标准呈现出不统一现象,学科教育陷入到不规范和不科学教学境地,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

  目前,大多数高校存在瑜伽课堂拥挤,不能满足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学生对瑜伽课程场馆满意度不高,场馆内部设施建设落后,不能给学生的瑜伽课程学习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存在将健美操课程与瑜伽课程同用一个教室现象,健美操运动放大声的音乐,与瑜伽柔和优美的音乐不协调,不能为瑜伽运动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无法满足瑜伽学习达到精神祥和的目的。

  首先,建立瑜伽社团组织。要求瑜伽教师参与到瑜伽社团中来,及时给学生以指导,提高学生对瑜伽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实现对瑜伽运动的普及,激发学生的瑜伽学习兴趣。其次,开展瑜伽比赛。在学校内部定期组织瑜伽比赛,扩大了瑜伽在学校的知名度,在学校内部营造瑜伽文化。组织学校与学校间的瑜伽比赛,提升瑜伽宣传效果,激发学生的瑜伽学习兴趣。最后,组织观摩表演。聘请专业团队进行瑜伽表演,让学生进行观看,通过观看的过程,学生了解到了规范的瑜伽动作,提高瑜伽推广效果,使瑜伽动作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印象。

  首先,对瑜伽教师进行专业的训练。学校为瑜伽教师的专业训练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瑜伽教师队伍。其次,聘请专业的瑜伽教师来校教学。聘请专业的瑜伽教师来为学生的动作进行全面的指导,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动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事故。最后,开设瑜伽专项课程。开设瑜伽专项班,确保瑜伽课程的专业性,以培养瑜伽教师的专业素养为目的,在根本上解决了高校的瑜伽教师师资问题,提高了瑜伽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2]。

  首先,确保教学体系编制的合理性。瑜伽运动如果练习方法不合理,就会违背的生理结构,导致人受伤。将科学的动作及饮食理念纳入到瑜伽教材编制中。其次,教材体系要符合教学性。在瑜伽教材编写过程中,要求将瑜伽知识整合起来,在教材中融入影音手段和图解,来实现对瑜伽知识的生动展示,瑜伽学习要建立在瑜伽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提升瑜伽教学质量。最后,合理编制瑜伽体位动作。将安全体位法作为瑜伽教材编制的重点,选择适合学生练习的动作,对平衡、柔韧、力量等动作进行合理安排,选择安全的初级体位法动作。

  场地设施对提升瑜伽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为瑜伽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改善瑜伽场地设施,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瑜伽教材,避免学生在瑜伽运动中出现运动损伤。在瑜伽场地内,要在墙上配有宽大明亮的镜子、木质地板、齐全的音响设备和木质地板,确保硬件设施的完善性,为高校瑜伽课程的开展提供保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校相关部门要意识到加大瑜伽课程设施投入的重要性,改善瑜伽课程教学条件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瑜伽课程在高校的健康发展[3]。

  瑜伽运动为校园体育文化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可以根据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将校园体育运动文化分为三个层面,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瑜伽运动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的有形部分,包括学校体育建筑物、体育器材、体育用品和服装等。评价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好与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杆是学校提供的体育场馆、器材、设施是否齐备。瑜伽运动对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的要求不高,空旷的教室或草地,安静的环境,一张瑜伽垫,就可以进行瑜伽运动。增大对校园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可以激发女大学生的运动,进行瑜伽运动,而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可以促进瑜伽运动蓬勃发展,例如,内蒙古科技大学瑜伽馆的建设,场地与瑜伽运动设施的完备,广泛开展了团体瑜伽表演、双人瑜伽表演、瑜伽体验课程等,参加瑜伽运动的同学们之间的相互感染,吸引了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瑜伽运动中,教师在课外无报酬的引领学生们练习瑜伽,建立瑜伽运动的养生教育观,帮助很多学生制订适合她们的健身计划,培养学生参与瑜伽运动的良好习惯。瑜伽运动行为文化指师生员工在开展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2]瑜伽运动要求学生增强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建立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培养合作团结能力,优化个体,提高自信心。合作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瑜伽运动中的双人瑜伽,形体瑜伽等,都离不开配合,互相帮助,在共同的协作现一种和谐合作精神,享受快乐和痛苦,使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在观察自己,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高校通过精心策划及举办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瑜伽运动文化活动,例如,校运会上的大型团体瑜伽表演,提倡自然、绿色的运动理念,解放对身体的束缚,培养参加表演的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因此,瑜伽运动不仅可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丰富阳光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培养师生的感情、团结合作的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瑜伽运动精神文化是学校师生长期或短期的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的综合。瑜伽运动通过身体练习和调控呼吸,培养心灵和谐和情感稳定的状态,达到身心合一的完美境界。瑜伽冥想能放松身心,使人内心稳定、平和,以自己的意志来抵御外界环境的干扰,克服内心情感的刺激,缓解学习和生活上的精神紧张和疲劳。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建立健康的体育价值观,通过瑜伽大师们“勤奋敬业”、“勇于创新”、“虚心学习”等优秀品质,化解她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饱含着感恩之心,自信勇敢地前进。瑜伽体位练习,比较缓慢,运动中以慢求静,要求专注于身体伸展的感觉上,注意力集中,感知自己的四肢、关节和肌肉,做到自己身体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不能过度强求,在每一个体位的练习中,坚持3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3]。

  通过社会这个外部环境的影响建立瑜伽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平台,利用各种社会宣传媒介的作用,如: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手段,普及瑜伽运动的基本知识,介绍瑜伽运动科学的锻炼原则与方法,宣传瑜伽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大众媒体对世界上最新的瑜伽发展动态、比赛情况、竞赛规则等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传播,加快了瑜伽运动的发展[4]。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已经是人们社会化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大众传媒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认知价值观和行为,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从而影响了大学生们的心理和行为,比如:1985年,籍着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蕙兰瑜伽电视系列节目”,张蕙兰和瑜伽走进了中国,并深受亿万观众们的喜爱,人们开始习练瑜伽。张蕙兰老师正是通过电视这个最好的方法,掀起了中国现代瑜伽的热潮。大学生是知识的群体,对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他们通过试听大众传媒传播的瑜伽信息,进而对瑜伽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分辨出瑜伽运动与其他运动的区别。大众传媒在宣传、推广瑜伽运动过程中,可以突出瑜伽运动的特点,宣传瑜伽运动的健身价值,增进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同时可以增进个体社会健康,用通俗的语言诠释瑜伽运动的娱乐性、休闲性,以改变大学生原有地接受期待,这些日积月累渗透到学生头脑中的信息,对学生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瑜伽运动可通过大众传媒来进行互动耦合,由大众传媒传播的瑜伽运动更能够被学生接受,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促进瑜伽运动在高校的蓬勃开展。

  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大多是受到兴趣爱好的牵引,实现学生的运动兴趣与校园体育文化的有机结合,应通过学生个体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内化为自身体育价值观,瑜伽是一项修身休闲体育运动,又是校园体育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们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瑜伽这项运动,因而可以更好地促进瑜伽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校园是学生的集合,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多元发展是高校的教学目标,应充分尊重和保障学生选择的权利和实现的努力,以发展学生的个体独立性、创造力和社会适应力。高校校园文化,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结构,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化成果,提高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发展,促进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传承校园精神,积聚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校园文化的群体认同感,应结合学生身体、心理、心灵发展的具体特征,为学生创造开发、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更好的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体独立性的内在潜能得到发展和彰显(图略)。瑜伽是一项时尚高雅的运动,融舞蹈、形体、音乐于一体,综合了多种项目元素,但是它不用于体操和舞蹈,也不同于其他的有氧运动,瑜伽体位法大部分受益于动植物最原始本能反应,可以全面地运动到平时极易忽略的身体部位,由易到难,充分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需要,它能使学生的心、气、体三者有机地协调与统一,它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使学生的心理、生理、人生哲学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在瑜伽运动中,其实是一种美的体验和展现,自己去感受、去表现和创造美,审美的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同时提高了大学生主体的审美意识[5]。当代着名的瑜伽导师艾杨格说过:“瑜伽可释放生命的创造力潜能,这种释放是通过建立自我实现的架构,通过展现求道的,通过开示终极之理、神性之源以及至高之天命,它不仅转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也转变看世界的人自身。”瑜伽是哲学,整合了环境、体能、情绪、心理、精神,使小我与外部世界的大我达成统一,帮助人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在瑜伽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差异,要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高校,要大力推广瑜伽运动的发展,促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多元化进程。

  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意为结合、相应、心的统一等。现在一般所讲的瑜伽,主要是指用来增进身体、心智和精神健康的练习方法。瑜伽锻炼对塑造形体、舒缓情绪、减轻压力都有很好的作用,此项目非常符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目前广州市部分高校已将瑜伽列为大学公共体育课选修项目,为了使瑜伽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断推广和发展,笔者对广州市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各高校瑜伽教学的现况,分析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发挥瑜伽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发挥瑜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调节身心健康的作用,使瑜伽更好地融入大众健身,为此新兴项目能够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开设瑜伽课程提供理论指导。

  统计显示:在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所有的学校都有教案、音像教材;有6所学校有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分别占总数的75%;有图解或文字教材的学校2所,占25%,这种教材有的学校是自编的,有的是选用著名瑜伽导师编写的配套教材。目前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学校较少。

  没有相关教学文件的学校教师认为:瑜伽课的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本人决定,学校没有具体要求,这种随意性的、无计划的教学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图文并茂、简明易懂的文字教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学习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健身常识、锻炼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实践运用的体验,将文字教材真正地与动作实践融为一体,成为指导学生学习和课外锻炼的教科书”。因此,各高校应加强理论教材的建设,它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所调查的8所高校中,瑜伽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实践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包括主要教学内容和辅助教学内容。实践部分的主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呼吸―法―冥想”为一体的“哈达瑜伽”体系进行。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是用“瑜伽法”和“自编瑜伽套路”作为主要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师通常是根据各校制定的瑜伽教学的目的任务来选择的,尤其是“自编瑜伽套路”,它的针对性较强,但“自编套路”动作选择的差异性较大。“瑜伽法”是经过锤炼总结出的一百多个动作,在选用基本姿势的同时,教师把它纳入了自编套路,并且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这说明高校瑜伽课的教师在瑜伽运动不同发展和学校体育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辅助教学内容包括“垫上肌力练习、形体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其他”等部分。多数学校选用“垫上肌力”作为技术部分的辅助教学内容,是因为这种利用身体自抗力的练习方法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身体局部的肌肉力量,还方便运用而不受器材的限制;大部分学校选用“形体练习”,形体训练和瑜伽属于两种不同的锻炼手段,并且有各自的项目特色;还有一部分学校在瑜伽教学中配合身体素质练习,如力量、耐力、柔韧、平衡等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经过调查,广州市8所高校中,有5所在室内(其中2所设施齐全,3所设施稍简单),还有3所在室外上课,1所无固定场所(其中所配备音像设施也不够齐全)。参照国内一些体育院校场地标准、一些瑜伽健身场馆的场地状况,笔者认为普通高校瑜伽场地的最低标准应该是:场地设在室内,面积至少80平方米,地面铺地砖或地板,有音响、镜子、瑜伽垫等。根据这个标准,广州市作为经济较发达城市,瑜伽课场地设施状况良好,大部分高校拥有室内场馆。

  调查可知,广州市8所学校中,75%的瑜伽教师年龄在24―35岁之间,这说明瑜伽教师队伍比较年轻。这部分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吸收了瑜伽知识的多种新鲜因素,但相对经验不足,有待继续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36―40岁的瑜伽教师占18.75%,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上这部分教师是各大院校推广瑜伽的主力军。瑜伽是新兴的运动项目,教师的瑜伽教学年限都不长,在学习新兴项目的同时配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这部分教师推动瑜伽在高校发展的原因。因此,青年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年龄优势,老教师要发挥传授经验的纽带作用,为高校瑜伽项目的推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的学历集中在本科,与学科相比,学历层次较低。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不高,应该说这种分布与瑜伽教师队伍年轻化有关。对于不断创新和发展直观性强、充满美感、能够调节身心的瑜伽运动而言,瑜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修养,不断加强瑜伽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瑜伽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调查可以看出,广东省高校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活动动机中,强身健体所占比重最大,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把瑜伽作为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放在首位。审美动机占26.96%,说明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审美主体,瑜伽特有的美感和魅力吸引着他们。而娱乐、调节心智、培养精神意志、增进友谊等方面,可以满足他们各种需要和追求心理需要。由此表明了大学生从事瑜伽运动是满足他们生理、心理的多元化需求。

  3.1广州市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展情况较好,与社会上瑜伽运动的推广呈同步趋势,将高校瑜伽与社会体育相结合。

  3.2广州市普通高校瑜伽教师数量无法满足瑜伽教学的需求,且现任瑜伽教师整体专业素质还存在明显不足,故应加大培训在职教师的力度。

  3.3目前瑜伽教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哈达瑜伽体系,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内容;瑜伽教材的建设比较薄弱,针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瑜伽教材还是空白。应组织编写适合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瑜伽教材,加强瑜伽理论教材的建设。

  3.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锻炼。学校成立瑜伽俱乐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

  [2]倪腊贵.论瑜伽运动规律及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J].贵州体育科技,2005,12.

搜索